许海峰(1957年8月1日—),安徽马鞍山市和县人,中国退役男子射击队运动员。现任国家射击队总教练和国家体育总局射击中心副主任。1984年,第23届奥运会上,许海峰夺得男子手枪60发慢射项目金牌,成为中国奥运会历史上的首位冠军得主,更是中国奥运会金牌“零的突破”。担任教练后,他的爱徒有杜丽、陶璐娜、王义夫等,是名副其实的金牌运动员和金牌教练。
1984年,许海峰在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上为中国获得首枚奥运会金牌。洛杉矶奥运会后,许海峰的身体一直不好,1991年以后,他的迁移性视网膜炎使视力下降到了0.2左右,这对射击运动员来说是致命的。就是在这种情况下,许海峰还是坚持参加了包括奥运会在内的数次国际重大比赛。1995年,他收枪执教,出任国家射击队女子手枪组教练。
在接手女子手枪组一年后,1996年,他的弟子李对红在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夺得女子运动手枪冠军。这枚金牌来之不易,这是在中国射击队前五天“颗粒无收”的情况下获得的。由于出色的工作,1998年,他被任命为国家射击队女子手枪组主教练兼副总教练。
2000年,在27届悉尼奥运会上,他的另一个弟子陶璐娜为中国代表团夺得“开门红”,在女子气手枪项目上获得首金,并获得运动手枪项目的银牌。从此以后,许海峰被人们称为“金牌教练”。
悉尼奥运会后,国家射击队进行人事制度改革,队里所有的总教练、领队、教练员都实行竞聘上岗。许海峰一开始只竞聘了女子手枪组的主教练,并竞聘成功。但中心要求每一位教练员要竞聘二个职位,他又竞聘了总教练职位。经过竞选演说、投票推举等程序,他以多数票当选。
2001年初,他担任国家射击队的总教练兼女子手枪组主教练,成为中国射击队惟一身兼二职的教练。
2003年5月,许海峰被任命为国家体育总局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。
2004年11月22日,一纸调令,许海峰离开了奋斗了22年的射击,从射击中心副主任,调任击剑中心副主任。
从一名金牌运动员到金牌教练、到一名领导干部,许海峰的人生“三级跳”似乎完成得很轻松,问起他成功的经验,他却平静地说:“我做任何事情都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。要么不干,只要干,就要干好,这是我的人生哲学。”这简单话语的背后,却饱含许海峰对事业的执著追求,对事业百分百的付出……
执教之道
在许海峰出任总教练之前,国家射击队在悉尼奥运会上刚刚获得2枚金牌,正处于巅峰时期。俗话说,“打江山容易,守江山难。”如何带领这支队伍取得更好的成绩,是他面临的主要问题。
上任初,许海峰曾三天三夜没睡好觉,经过深思熟虑之后,他明确了执教思路。“上任总教练后,我主要抓了三件事。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充分发挥教练员的作用”。“第二件事就是抓好重点运动员的工作,对优秀运动员所犯的错误绝不姑息,甚至比一般运动员批评得更厉害”。“第三件事,就是抓好队伍的管理”。
许海峰非常重视思想政治工作,队里每周都要开展一次党团活动。“思想政治工作和爱国主义教育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,不仅对一个优秀的运动队如此,一个成绩落后的运动队更是如此!”
射击项目在比赛时是扣人心弦的,但在平时训练时是非常枯燥的。俗话说,“台上一分钟,台下十年功”。为了比赛中的10枪,运动员每天的训练就是举枪、瞄准、射击,再举枪、瞄准、射击……练就了运动员良好的稳定性和心理素质。
在训练场上,许海峰是非常严肃的,在训练和比赛时你很少能看到他笑。运动员在训练场上都非常害怕他,无论哪位运动员训练得不到位,他都会进行纠正或批评,就连他的得意弟子陶璐娜也经常被他训得“哭鼻子”。有一次参加在韩国举行的射击世界杯赛,陶璐娜在运动手枪预赛中打得有点漫不经心,回到驻地,被许海峰狠批了一番。“你是一个奥运冠军,你要重视每一场比赛,只有把每一场比赛都看做是奥运比赛,一枪一枪地打,你才能再次成为奥运冠军。”在随后几天的比赛中,陶璐娜越打越好,获得世界杯赛上的2枚金牌。
许海峰是一个心很细的人,他对队里每一位运动员的个人情况、技术特点和思维方式了如指掌。他的眼睛很“毒”,运动员在赛场上打几枪,他就能知道运动员在没在状态,问题出在哪儿。
在每一次大赛前,他都要认真、反复考虑将会出现的困难和问题,从不打无准备仗。在釜山亚运会之前,许海峰对可能影响比赛的场地、气候、风向、设备等因素都进行了考虑,还包括一些不为人注意的细节上,比如说子弹,在亚运会上,韩国队就出现了“臭子”现象,而中国队在出征前对子弹进行了认真检查,没有出现此问题。
多年的射击生涯,许海峰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,无论是参加比赛,还是训练,他都要随身带一个笔记本。翻开笔记本,里面全是密密麻麻的数据,这都是队里参加每一次比赛和每一位运动员的射击成绩。他说:“这些数据可是宝贝啊,自己统计虽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,但能对全队的比赛情况心知肚明,对训练、比赛很有针对性。”
在许海峰做总教练两年的时间里,中国射击队的成绩稳中有升,中国射击队在2002年度成为一支不败之师。在2002年芬兰举行的世界射击锦标赛上,中国射击队战果辉煌,囊括17枚金牌,并打破5项世界纪录和4项青少年世界纪录。在釜山亚运会上,他们更是一枝独秀,获得27金牌,并打破3项世界纪录平1项世界纪录,成为中国代表团第一夺金大户。
过家门而不入
在釜山亚运会后,就有媒体称“许总教练金牌越来越多,头发越来越少”。问起他的感想,他笑谈:“当总教练后,我的头发确是越来越少,白头发也越来越多。操心的事实在是太多了。”
自从做了国家队总教练后,他把全部精力和心思都放在射击上。“作为一个总教练,关系到整个运动队的发展,整个射击事业的兴衰,我必须要竭尽全力”。白天的训练课结束后,晚上还要经常开会,找运动员谈心,他很少在晚上12 点之前睡觉,他觉得每天的时间都不够用。现在他已经成了习惯,只有到了夜里12点以后,他的生物钟才会进入睡眠状态。
许海峰的家和他的训练场地、宿舍都在射击大院内,家和宿舍相距不足500米远,但他从周一到周六都住在队里,即使到了周日队里规定可以休息的日子,有时队里事情多,也顾不上回家。最忙的一次,他连续三个星期住在宿舍,没有回家。加上在外集训、出国比赛,一年算下来,他在家的日子不足一个月。他和他的爱人和女儿相聚在一起的时间很少,有时在射击院内碰面,也是匆匆打个招呼。
许海峰的老家在安徽,家有老母,年事已高,身体也不好,他训练、开会经常经过安徽,但他“几过家门而不入”。他说:“实在是没有时间啊!”提起家里人,许海峰动情地说:“这些年,我实在亏欠他们太多了!”是啊,他心里只想着射击队这个大家,而没有自己的小家。
“要想打好枪,先要做好人”
“要想打好枪,先要做好人”。这是许海峰对自己的要求。初次和许海峰见面的人,都觉得他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。但了解许海峰的人都说他是一个“外冷内热”的人。许海峰也承认,自己不是一个很会应酬的人,尤其是和自己不投机的人,他讲话很少。但是和自己谈得来的人,还是很有话说的。队里刚来的运动员,开始都觉得许海峰很严厉,但随着对他的了解,他们觉得这个许教练其实是一个很随和的人。队里不管是教练员还是运动员有了生活或工作上的困难,都愿意找他帮忙,他也是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别人。
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枚奥运会金牌的得主,以及他对中国射击事业所做出的贡献,他在中国射击界有很高的威望和知名度。但他从未以此来炫耀过,而是在射击事业上默默耕耘。他经常告诫自己:“在待遇和荣誉面前要满足,但对事业和工作上要永远不要满足。”
众所周知,中国射击队并不是一支备受社会和媒体关注的队伍,队伍的赞助不多,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待遇也不高。近些年,不时有一些国家出重金聘请许海峰到国外执教,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。他说的道理很简单:“我很爱国,我不想带着其他国家的运动员来打我们自己的运动员。”
凡到过许海峰宿舍的人都会发出惊讶,“这是您的宿舍吗?”是啊,你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国家队总教练的房间,实在是太简陋了。这间1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既是宿舍,也兼他的办公室。房间里一张简易单人床,一张最普通的木办公桌,一个70年代的大衣柜,一台电脑,就是他的全部家当。屋子里挤得满满当当,桌子上摆满了数据报表。惟一的装饰物就是墙上悬挂的一幅中国画家送给他的油画———当年获得第一枚奥运会金牌时,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和他交谈时的场面。许海峰非常喜欢这幅画。2003年是许海峰在国家射击队里的第20个年头。“工作就是快乐的。”这是许海峰经常说的一句话。为了心爱的射击事业,他放弃了所有的业余爱好,射击已成为许海峰生活的一部分。
2003年,许海峰在“中国体育电视奖”的评选中,获得“最佳教练员奖”,并被推选为全国政协委员。对这些接踵而来的荣誉,他自己并不满足,“我眼前永远是一座座的高峰,登上一个高峰后,还要有新的高峰去攀登。”
面对2004雅典奥运会,许海峰更是踌躇满志,“我相信,一定会有一个令人满意的成绩。”
喜欢迎接挑战的许海峰,做任何事情都有一种永不言败的豪情。希望他能实现人生的再一次飞跃,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